成都包装设计关于7种流行的品牌命名
2025-06-30 11:12:32

在成都包装设计中,品牌命名是建立消费者认知、传递文化价值的重要一环。结合地域特色与流行趋势,以下是7种流行的品牌命名方式,并附上成都本土案例与解析:

1. 地域文化联名款(“川味”标签强化归属感)

命名逻辑:直接关联成都地域符号(如地名、方言、标志物),快速建立品牌与城市的情感连接。

包装设计

案例与解析:

“蓉城味道”(餐饮品牌):以成都别称“蓉城”切入,突出本土风味,适用于火锅底料、小吃等产品。

“青城山泉”(饮用水):借势青城山天然水源地,传递自然、健康属性,包装可融入山水插画。

优势:借助地域背书降低信任成本,吸引本地消费者及游客。

2. 国潮复古风(传统元素焕新)

命名逻辑:从中国传统文化(如诗词、历史、工艺)中提炼词汇,结合现代表达。

案例与解析:

“蜀汉家”(文创品牌):以三国文化为背景,包装使用篆书字体+青铜器纹样,适配蜀绣、茶具等产品。

“锦官驿”(零食品牌):借用成都古代驿站名“锦官驿”,搭配蜀锦纹理包装,主打传统糕点。

优势:契合国潮趋势,文化溢价高,适合文创、食品、茶叶等领域。

3. 动植物IP化(自然符号亲和力强)

命名逻辑:以成都常见的动植物(熊猫、竹、芙蓉等)为原型,打造萌趣或文艺的品牌形象。

案例与解析:

“熊猫有礼”(伴手礼品牌):以熊猫为超级符号,包装设计成竹林、黑白配色,主打川式特产。

“芙蓉醉”(白酒品牌):借成都市花“芙蓉”命名,瓶身设计层叠花瓣造型,传递优雅感。

优势:动物/植物自带视觉辨识度,易引发情感共鸣,适合年轻化、文旅类产品。

4. 直白功能型(精准传递产品价值)

命名逻辑:用关键词直接说明产品核心功能或成分,降低理解成本。

案例与解析:

“辣得爽”(辣椒酱品牌):名称直击“辣味”体验,包装配火焰图案和麻辣标语,刺激冲动购买。

“鲜榨坊”(果汁品牌):强调“鲜榨”工艺,包装用橙黄主色调+榨汁机插画,传递新鲜感。

优势:信息明确,适合快消品、食品饮料等高频消费品类。

5. 谐音梗创意(低成本传播记忆点)

命名逻辑:通过谐音字词制造双关语义,增强趣味性和传播力。

案例与解析:

“川里香”(调料品牌):谐音“千里香”,暗喻香味传遍千家万户,包装可设计炊烟飘香场景。

“蓉易点”(便利店品牌):谐音“容易点”,结合熊猫LOGO和火锅元素,突出便捷与本土特色。

优势:朗朗上口,易形成病毒式传播,适合年轻化、互联网基因品牌。

6. 工匠精神型(强调品质与传承)

命名逻辑:突出“手工”“匠心”“古法”等关键词,传递专业感与信赖感。

案例与解析:

“匠造堂”(茶叶品牌):以“匠造”为核心,包装用粗陶质感+书法字体,瞄准高端茶客。

“守味斋”(传统糕点):通过“守味”强调传承工艺,包装设计成复古食盒造型,吸引文化爱好者。

优势:提升产品溢价,适合农产品、手工艺品、老字号焕新。

7. 极简抽象派(留白空间引发想象)

命名逻辑:用抽象词汇(如“光”“野”“空”)营造氛围感,适配高端或艺术化品牌。

案例与解析:

“野望”(咖啡品牌):名称取自“野外眺望”,包装以水泥灰为主色调+几何山形,传递小众高级感。

“浮生”(茶品牌):灵感来自成语“浮生若梦”,包装采用空白纸袋+烫金字体,强调禅意生活。

优势:差异化明显,吸引追求个性与审美的中产消费群体。

成都品牌命名的地域特色建议

1. 融入方言或老成都元素:如“巴适得板”“耍都”“坝坝”等词,增强本土亲切感。

2. 结合城市标志:熊猫、金沙遗址、盖碗茶、九宫格火锅等符号可转化为命名灵感。

3. 避免生僻字:考虑发音易读性(如“廖妈兔头”比“饕餮斋”更接地气)。

总结:命名与包装设计的协同策略

统一调性:名称需与包装视觉、品牌故事一致(如国潮名+水墨风格包装)。

测试传播度:在目标人群中验证名称的易懂性和记忆点,避免过于抽象。

注册保护:提前查询商标局,避免重复;可注册多个近似名称备用。

典型案例参考:

“天府可乐”:直接关联地域+产品属性,包装用红黄经典配色,成为城市文化符号。

“马旺子”(川菜品牌):借用成都话“搞得很旺”的寓意,搭配金色门头包装,传递热闹烟火气。

通过巧妙命名与成都包装设计结合,品牌可快速在成都市场占据心智,同时为全国化扩张打下文化基础。

成都京上云包装设计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奥园广场3期6栋1418
电话:18140041855
邮箱:2337276652@qq.com
CopyRight ©2020-2025 版权所有 成都京上云包装设计蜀ICP备2022016388号-8网站地图
微信扫描咨询
微信扫描咨询
微信咨询电话咨询